Sunday, October 22, 2006

為什麼教會機構多有財務危機?


(本文還沒有完成)

為什麼許多的基督教機構,經營的越久,財務的負數就越大?
就算是一個口碑很好的機構,也同樣面對奉獻不足的問題? 事工作的越大,奉獻的缺口越大.

一般來說,教會因為會友人數夠多或奉獻增加,多半可跳出財務問題. 但是基督教機構卻是十之八九陷在財務的壓力中,沒有解.

另外一個普遍的認知問題就是華人信徒認為基督教機構所有的服務都應該是免費的. 反過來說,一般華人基督教機構普遍的認知是,我們所提供的服務應該是免費的,或是半買半送. 不然無法推展事工.

幾個最基本的問題:
異象的推展一定要超出預算? 還是可以有智慧的做好財務規劃.
憑信心一定是先花錢? 還是先要有財務上的印證?
機構一定要大?全職同工一定要齊?
機構的管理階層是否有能力規劃財務預算,了解財務的運作?

最大的財務漏洞是基本開銷過大:
人事
出版品
房租,水電

奉獻收入有限的主要原因是:
事工/異象無法吸引基督徒的認同
事工的對象太窄小,沒有足夠的信徒認同
事工本生 (服務,產品等) 無法產生足夠的收入
沒有計畫開括財源

奉獻來源基本上為:
個人
教會
團體
自己的出版品
自己所提供的服務項目
事工的異象得到信徒廣泛的認同與支持

以一個華人神學院為假想機構,嘗試探討財務的問題及如何克服財務的危機.

神學院的事工推廣方向有:
文字刊物
神學課程,訓練課程
推展神學主日
舉辦自我推銷活動

在財務上,應該有的計畫及方向應該是:
募款的方向 (結合學園傳道會, Focus on the Family的財源計畫)事工:
要自給自足 (事工能換取代價)
財務要盡心盡力 (推展要實實在在)
神學院是學校,學校是要收學費.學雜費

具體的財務規劃如下:

推廣教會設定獎學金:
如果所有的同學都是有教會的後援,神學院能收足學費. 不要害怕學費過高沒有學生. 如果教會有人要出來讀神學卻沒有教會的支持,神學院應該幫助學生尋找教會的後援.

畢業的同學回饋學校設立獎學金
教會的資助
個人的奉獻

經營管理:
節約開銷量力而為
使用義工

鼓勵各地教會的參與
在每間教會設立種子學員
調查教會需要的課程,需要
以教會為中心,而非個別信徒
與教會負責人,牧師,長執等建立關係


(本文未完)
歡迎留下您的意見

No comments: